金年会

金年会 > 金年会資訊 > 行業動态 > 詳情

建築企業文化建設的特點及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

2017-05-25 20:25:04  

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史志與企業文化分會會長 李裡丁

  我國建築業已經進入到轉型期,面對新常态的經濟背景,行業的生産方式,企業的發展戰略都面臨着一場新的挑戰,這其實是企業在新時期文化層面新的較量。在建築行業全面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工匠精神與魯班文化,是建築施工企業應對新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個經營管理者的曆史責任。
  一、建築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特點
  企業文化的定義與建設大家都已經熟知,許多企業在實踐中也積累和總結出了非常成功的經驗。建築行業作為國家經濟部門的一個特殊分類,有着自身的特點。因此,建築企業在文化建設中也很自然的表現出了行業的某些特點。
  1.文化建設的行業印記與曆史傳承性
  建築行業最悠久的傳統文化莫過于師徒傳藝的規矩文化。從祖師魯班開始,師傅帶徒,技藝和規矩口口相授,代代相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至今維系着中國建築行業的行為準則。曆史上,建築工匠從來都是居無定所,漂泊遷徙,形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形成了在社會的夾縫和底層忍辱負重的精神和對營造擔當誠信的匠心。我國的許多大型建築企業曆史上都是由部隊轉業而來,這支隊伍裡一開始便流淌着軍人的血液,有着一種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英勇氣概。中國建築行業中這些最原始、最質樸的基因和精神造就了建築企業文化的基礎。
  随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企業學習和應用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根據隊伍自身的特點和工作實踐,不斷探索與總結經營管理中的經驗與規律,形成了符合企業實際、符合發展要求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是在曆史的實踐中不斷被證實、不斷被完善的企業精髓,她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曆史的傳承性。我們許多企業文化的根基也在于此。文化建設應該尊重企業發展的曆史,珍惜前人在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與優良傳統。
  2.文化建設與社會價值觀及國家政策的相關性
  首先,建築企業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建築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進步,連接着千家萬戶,連接着百姓的生活,企業的文化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緻,要與期盼宜居生活的老百姓的需求、利益相吻合,這樣才能産生強烈的社會共鳴與内部力量,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還要更好地與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其次,建設企業文化要密切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建築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的相關性極大,例如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改革,建築行業在去産能中就首當其沖。因此,企業随着政策的變化要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發展理念和經營方針,以适應新常态下的經濟環境,以适應不斷提升和更新的市場需求。
  3.文化建設的開放、創新性
  建築行業是國家改革開放較早的領域。建築業三十多年前就打破了地域壁壘,走出了本土,走向了世界。建築業門檻也較低,行業兼收并蓄,各式人物、各類隊伍都進入了這一市場。雖然帶來了魚龍混雜的局面,但也創造了相互學習的機會,造就了不斷創新的動力。加之工程項目的開放性、可視性,在建築領域很少有密可保,新的技術,很快就被廣泛應用;新的市場,不久就會人滿為患。在建築行業,别人優秀的經營管理成果,易于被自己學習和應用,自身的企業文化也易于被外界宣揚和傳播。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許多企業在理念、戰略、制度等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原因。正是由于行業文化的相通性,我們總結提出了弘揚魯班文化的六個方面,以促進企業文化的認同和交流。
  4.文化建設對工程項目的依托性
  建築業推行項目管理已有三十年的曆史,随着項目管理的日臻成熟,人們應該更深地理解到工程項目是企業的管理重心、是市場經營窗口的這一判斷。企業的文化建設必然要依托于工程項目,必須要落地生根在工程項目,項目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組成與延伸。這應該是建築企業文化建設最突出的特點。我們研究工程項目的文化建設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項目文化建設要完整地體現企業的文化精神與經營理念,尤其是工程建設組織方式發生變革,人們充分認識到法人管項目的重要性之後,項目更要樹立大局意識、資源共享意識、企業品牌意識,将企業文化與精神突出、鮮明地展示在項目窗口上。二是項目文化建設在具體執行中要因地制宜,勇于創新。要在創新項目生産力理論、在推動傳統生産方式升級改造、在推動綠色施工、在探索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有所作為,以項目文化具體的、持續的創新來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5.文化建設更加注重人本性
  建築施工體制改革以來,許多大型企業都逐步轉變為管理密集型企業。但是作為一個行業,建築業仍然還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範疇,在工程項目上依然有着勞動密集的特點。建築業的流動分散特點再加上“兩層分離”後勞務層的分包問題、項目上衆多分包商的合作問題等,企業文化建設面對的群體更多、更複雜。因此,就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對人的管理和引導。從另一個角度講,文化建設又是企業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精神維系,企業文化以人為本,關愛員工,尊重員工,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這也是文化建設題中應有之義。
  二、當前建築企業文化建設需要關注的問題
  在建築企業文化建設中,許多單位都探索出了新的路徑和值得借鑒的經驗。結合新常态下建築業的發展實際,這裡提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1.踐行新的發展理念,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在經濟新常态下,中央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的發展理念,不久前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家從頂層設計上給建築業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工程建設組織方式需要改革,工程質量安全需要提高,建築産業現代化需要推進,從業人員素質需要提高。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方針必須要與國家政策相銜接,必須要與經濟發展機遇相适應。因此,建築企業的文化建設要在傳承中尋求創新,要在堅守中适時調整,緊緊圍繞供給側改革這一主線,有力地推動企業在新常态下轉型升級,推動建築行業生産方式的升級改造。
  2.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中國建造”品牌
  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一次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文化。去年,我們在首屆全國建築業企業文化建設交流會上将建築業的魯班文化歸納為六點:
  嚴守規矩,誠信執業的工匠本色。
  善于學習,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
  敢于擔當,盡責敬業的奉獻精神。
  尊重規律,求真務實的科學态度。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牌戰略。
  友好互助,合作共赢的行業風尚。
  工匠文化最核心的就是誠信執業,精益求精。當今的市場需要高品質、安全、美觀、宜居、綠色的建築産品,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着眼于工匠精神和魯班文化的培育,精心塑造品牌,力争每建必優。要大力宣傳建築工匠的典型,講好建築業的質量品牌故事,推動中國建築進入質量時代,推進中國建造走向世界。
  3.弘揚企業家精神,在行業培植勇于擔當、崇尚誠信的風氣
  有人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家的文化,雖說這種表述不夠準确,但從另一個角度道出了企業家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當前重提發揚企業家精神,其一,是因為新舊轉換的關鍵階段,經濟要走出低迷的現狀,需要企業家群體奮發有為,砥砺前行,引領和激發全社會創新與創業的活力;其二,民營企業進入到第二代接班時期,國有企業依賴政府支持和資源優勢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一個公平競争的環境下,企業都面臨着新的挑戰;其三,在供給側改革的新背景下,企業家敢于擔當、勇于創新、誠信執着等優秀品質已經或者正在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原動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就是要在企業内部着力打造勇于擔當、誠信經營的風氣和品質。
  4.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建設多元共生的企業文化
  當前,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有着廣闊的空間和機遇。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必然帶來管理結構、隊伍構成的多元化,必然帶來企業收益和收入分配的多元化。這些變革也會引起企業文化、理念、制度的再調整和再創新。建築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着力研究這些變化對于企業發展轉型的影響,研究不同層次企業員工的利益訴求和價值取向,增強企業文化的包容性,使企業文化認同的公約數達到最大化,使企業的體制和機制逐步适應産業現代化的需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争能力。
  5.關注農民工的融入問題,培育現代建築産業工人隊伍
  住建部最近提出了提高工人素質,培育現代建築産業工人隊伍的要求。建築勞務産業化,就是要使千百萬農民工通過素質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穩定的在一個企業服務,并且有自己的地位和尊嚴。農民工沒有歸屬,一直處于流動狀态,就談不上工匠精神的形成,更談不上工程質量有永恒的保證。大型建築企業、專業勞務企業都應該重視研究這一問題,從解決勞動者身份歸屬入手,使農民工相對穩定在一個企業,實行公司化的管理,對他們進行管理制度、技術質量、安全防護等方面的長期培訓,使他們融入企業的文化,成為産業工人隊伍中的一員。這是企業在資源配置中重要的發展戰略,也是企業在文化建設中一項長期的任務。
  6.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式要與時俱進,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
  進入信息時代,工作和生活效率都在加快,人們對文化宣傳的接收與适應也在發生變化。面對文化程度更高、思想更活躍的新一代建築人,企業的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要在建設内容上更多地增加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建設手段上更多地應用信息互聯技術,應用“兩微一端”的媒體平台,逐步探索大數據在豐富企業文化建設與改善員工工作和生活方式中的應用。企業員工不僅是企業文化宣傳的對象,更是建設文化、認同文化、享受文化和創新文化的實踐者和受益者,要将企業文化建設變成員工自我完善、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覺過程,不斷提升員工在企業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國家明确了建築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地位,建築業的又一個春天到了。建築企業的文化建設要借助春風,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助推中國建造走向世界。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