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金年会 > 金年会資訊 > 信訪法制宣傳月 > 詳情

開創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新局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9-05-20 12:24:40  

  開創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新局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

  舒曉琴

 

  内容提要:信訪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對于如何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為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科學指南、作出頂層設計、注入精神動力。深刻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紮實做好信訪各項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的群衆路線,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千方百計為群衆排憂解難,切實把信訪工作做到群衆心坎上,真正聚人心、得民心,夯實黨執政的群衆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曆來十分重視信訪工作,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信訪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系統回答了信訪工作是什麼、信訪形勢怎麼看、信訪工作怎麼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紮實做好信訪各項工作,奮力開創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新局面。

  理解精神實質,做到學深悟透、入腦入心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衆工作的重要平台,是送上門來的群衆工作,做好信訪工作是領導幹部的重要政治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必須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千方百計為群衆排憂解難,把群衆合法訴求解決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努力讓人民群衆感到權益受到公平對待、利益得到有效維護,增強群衆對黨的信任,不斷夯實黨執政的群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内容十分豐富,涵蓋信訪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堅實理論支撐、厚重實踐基礎。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必須學深悟透這一重要論述,特别是深刻理解貫穿其中的核心要義。

  堅持黨的領導。信訪工作是黨的群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群衆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黨的領導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根本保證和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提供堅強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福金年会作時就強調,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這體現了強烈的宗旨意識、真摯的為民情懷。作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衆的橋梁和紐帶,信訪系統必須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衆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切實把信訪工作做到群衆心坎上,真正聚人心、得民心,夯實黨執政的群衆基礎。

  堅持黨的群衆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真正把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作為踐行黨的群衆路線、做好群衆工作的過程。這明确了做好信訪工作的基本方法。信訪工作是一門做群衆工作、協調利益關系的大學問,我們必須始終踐行黨的群衆路線,發揮黨的群衆工作優勢,做到矛盾問題發生在哪裡、群衆工作就做到哪裡,不斷提高群衆對信訪工作的滿意度。近年來,全國信訪系統紮實工作,廣大信訪幹部付出大量艱辛努力,推動解決了一大批事關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送上門來的群衆工作,我們必須以推動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衆合理訴求為核心,帶着感情和責任疏導化解信訪矛盾,努力維護群衆合法權益。

  堅持改革創新。對于信訪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還要求,加強法治建設,健全化解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這确立了推動信訪工作發展的時代标識。時代在發展,信訪工作既要解決老難題也要解決新問題,努力創造适應群衆新需求、體現時代新特征的信訪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訴求表達、權益保障機制,完善多元化矛盾化解體系,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辦法,進一步提高信訪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認識指導意義,做到提高站位、統領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闡述了信訪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學揭示了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的規律特點,對于推進信訪工作創新、提高信訪工作水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我們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一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到各項信訪工作中,不斷增強政治定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代人民信訪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指明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信訪制度是我們黨發揚人民民主、接受群衆監督、維護群衆權益、鞏固執政基礎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屬性是信訪工作的基本屬性。必須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放在第一位,堅守政治屬性、把握政治方向、落實政治要求,全面加強信訪系統黨的政治建設,進一步強化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确保信訪工作始終沿着正确方向前進。

  提供科學指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群衆權利意識、法治意識日益提升,群衆信訪訴求更加多樣化,信訪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做好信訪工作的一系列重大辯證關系,為我們适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有效駕馭各種複雜局勢、處理各類信訪問題提供了科學方法和路徑。要加強對社情民意新動向的分析研判,切實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更好應對新時代信訪工作面臨的挑戰。

  作出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推動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完善信訪工作制度作出頂層設計。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一重要論述中蘊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堅定不移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不斷提高信訪工作專業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

  注入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源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信訪工作新的時代内涵,對信訪幹部給予親切關懷、提出殷切期望。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對信訪工作的重視關心轉化為強大精神動力,提升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做群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增強行動自覺,做到學用貫通、知行合一

  學懂是前提,弄通是關鍵,做實是根本。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強化使命擔當,精心履職盡責。當前,應着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千方百計為群衆排憂解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密切聯系群衆的有效形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解決信訪問題。讓更多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為群衆排憂解難,走到群衆身邊,傾聽群衆呼聲,真切了解群衆在想什麼、盼什麼、要求什麼、反對什麼,辦好聽民情、化民憂、解民難的每一件事,把群衆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信訪工作成效的第一标準。按照及時和就地的要求,妥善解決關乎群衆切身利益的信訪問題,切實維護群衆合法權益。

  提高源頭治理信訪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源頭和基層作為信訪工作的着力點與工作重心。注重源頭化解,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堅持定期排查與動态排查相結合、排查與化解相結合,切實将矛盾風險隐患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注重關口前移,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加強基層黨組織、城鄉社區群衆自治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解決信訪問題的責任主體作用。注重綜合施策,善于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多種辦法,切實解決群衆反映的問題,滿足其合理訴求。注重依法決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預防和減少信訪問題。

  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用法治思維明晰信訪工作職責,用法治手段解決矛盾和問題,用法治方式引導群衆表達訴求,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共識。嚴格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深入推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健全完善各級黨委和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與有權處理行政機關的溝通協調機制,健全完善有權處理行政機關内部信訪工作機構與相關責任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确保信息甄别、導入、共享順暢。健全完善信訪法律制度,研究細化信訪條例配套措施,加快推進信訪立法。深化信訪工作機制創新,把黨的群衆工作優勢和現代科技優勢結合起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群衆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提供更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務。

  構建信訪工作大格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努力構建黨委和政府統一協調、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大格局,推動形成信訪問題共治局面。健全信訪工作責任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織密織牢橫向到部門、縱向到基層的信訪工作責任制網絡。推動信訪工作責任制落實,進一步細化屬地責任、部門責任、領導責任,把工作細分到末端、責任落實到個人,以信訪責任壓實推動信訪工作落實。加強信訪幹部作風和能力建設,緊緊圍繞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善做群衆工作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能力建設貫穿始終,不斷提高信訪幹部的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

  (作者為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

  轉載自《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3日 07 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12/03/nw.D110000renmrb_20181203_1-07.htm

XML 地圖